“因为你还年轻,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”,桃李面包争议广告被撤下,营销焦虑背后是业绩压力

Connor 抹茶交易所 2025-09-05 4 0

但替换广告并没有平息所有争议。这场风波暴露了桃李面包和当下消费者的脱节,也让人看到了品牌在一系列“抽象”营销尝试背后,所面临的更深层问题。

为月饼推出系列创意广告

“因为你还年轻,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”,这句“爹味”十足的广告语,让桃李的月饼营销成了一次“自杀式”传播。根据辽宁网友的反馈,这则广告9月1日已悬挂在当地电梯间里,它同时冒犯了爱吃和不爱吃五仁月饼的两拨人,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。

“因为你还年轻,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”,桃李面包争议广告被撤下,营销焦虑背后是业绩压力

“我中秋是来享受快乐的,不是来花钱挨训的”“上一个敢这么教育消费者的还是钟薛高”,网友的评论很尖锐,将这次营销定义为失败的“PUA式营销”,很多人表示要“拉黑,再也不买”。

这次翻车并非偶然。实际上,这是桃李面包近期营销思路持续“跑偏”的又一个例子。有网友发现,为推广月饼,桃李还推出了一系列让人看不懂的“创意”广告。

一则联名广告中,桃李面包用“预算不足呜呜”“拜托了各位亲亲”的口吻,请求消费者下单,理由是这样他们“争取下次能换个桃李纯广”。有网友直接指出这种刻意装可爱的营销:“像一个40岁的人在努力卖萌,不成功,还让人难受”。

“因为你还年轻,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”,桃李面包争议广告被撤下,营销焦虑背后是业绩压力

展开全文

其他广告也大量运用网络热梗。比如用“人生从不内耗!…管他有没有用~Giao~”来做反向营销,还有虚构“千金大小姐来桃李打工卖月饼”的“社畜小说”,以及在沈阳本地使用东北方言和表情包的尝试。

“因为你还年轻,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”,桃李面包争议广告被撤下,营销焦虑背后是业绩压力

这一系列广告,从“爹味”说教到“抽象”整活,都试图贴近年轻人。但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,被认为是暴露了品牌和目标用户的隔阂,给人一种努力模仿网络热梗却“弄巧成拙”的尴尬感,对品牌形象造成了冲击。

桃李面包营销焦虑背后

在一片声讨中,桃李面包把“毒打论”广告换成了主打“真的很哇塞!”的新广告。桃李的快速反应,被看作是一次紧急的公关“拆弹”。公司背后,是难以承受更多负面冲击的业绩压力。

“因为你还年轻,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”,桃李面包争议广告被撤下,营销焦虑背后是业绩压力

消费者对换广告这件事的反应很复杂。有人肯定品牌“还挺关注舆情”,但更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公司内部。

桃李在营销上的焦虑和混乱,或许根本原因在于其经营状况不理想。财报显示,公司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滑,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两位数下跌。这次引发争议的月饼业务,在2024年就已出现近15%的营收下滑。在主营业务和季节性产品销售都面临压力的情况下,任何可能导致消费者抵制的负面事件,对桃李来说都是一次重击。

业绩下滑的同时,桃李面包还面临严重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。今年7月,国家市场监管部门披露其一批次醇熟切片面包菌落总数超标17倍,该公司被迫公开致歉并召回产品。

这并非孤例。近年来公司食安问题频发:从2020年纯蛋糕丙二醇超标,到2022年产品混入飞虫被罚,再到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600条关于“刀片”“发霉”等投诉,品牌质量控制体系备受质疑。

与此同时,桃李面包控股股东吴氏家族的资本运作也引发市场关注。自2020年业绩开始下滑以来,该家族已累计减持套现超过20亿元,其持股质押率达到14.46%。更令市场担忧的是,公司在2025年半年报中宣布“不分配、不转增”,与以往的高分红形成鲜明反差,被外界视为现金流趋紧、经营转向保守的信号。

面对多重困境,桃李面包正力图通过战略转型“自救”。公司正加速推进全国化布局和数字化转型,以期破解发展瓶颈。

在营收承压、食品安全屡出问题的背景下,桃李面包寄望于全国化扩张和数字化转型寻求突破。桃李面包能否在争议广告的负面影响消散之前,重新稳住消费者的信任和资本市场的信心,仍是未知数。相关广告至今仍在部分渠道投放,市场正密切关注桃李面包后续的危机应对与战略调整。

目前,由广告引发的这场风波基本平息。但它暴露出的品牌老化、创新乏力、内部管理混乱以及和消费者脱节等问题,仍然是桃李面包需要直接面对的考验。只靠替换一则广告,远不能解决品牌面临的根本问题。

▌来源: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杜林

▌编辑:韩明霞 校对:汤琪

评论